為了推廣食農教育新泰國小在校園內設置「新泰夢田」,透過了解食物、農民和自然環境的互動體驗過程,讓小朋友認識在地的農業和正確的飲食生活文化,建立對農業和環境的正確觀念。此次夢田的雜糧種植以毛豆為主,家長會長張豪澤特地邀請臺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和臺灣農權總會進入校園協助食農教育體驗,在臺灣百大青農陳惠琪和蓮心園社會福利庇護農場的支援下,讓新泰國小學生透過親身參與種植雜糧的田間體驗,共同完成一系列食農課程,體會農民汗滴禾下土耕種的辛勞。
家長會長兼臺灣農權總會會長張豪澤表示,新泰國小施行食農教育的課程,和他致力臺灣農業發展的努力不謀而合,為了提高糧食自給率,農委會近年來大力推動擴大黃豆、小麥及玉米等雜糧的產量,因此,他希望透過宣導、體驗、推廣的方式,將食農教育深入校園,提高民眾對臺灣本土雜糧的認識,進而愛用臺灣雜糧,促進臺灣雜糧的銷售量,進而擴大臺灣雜糧的種植,提升臺灣糧食自給率。
校長張溪南說,夢田讓學生親身參與種植,是食農教育的一環,更是一種體驗教育的過程,透過了解食物、農民和自然環境的互動體驗過程,認識農業和正確的飲食生活文化,建立對農業和環境的正確觀念。
(詳細新聞資訊請收聽臺南線上廣播電台FM90.3)
留言
張貼留言